職工風采
青春韶華講奉獻 立足救援勇擔當
杜營科,男,中共黨員,1986年4月出生,2009年7月參加工作,本科學歷,通風與安全工程師,現任救援中心戰訓部經理。工作以來,腳踏實地、勤勉務實,勇于擔當、銳意進取,先后獲得彬長公司先進工作者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。
勤于鉆研,勇于探索創新。作為基層指揮員,他敏而好學,矢志修身,堅持“多學、多看、多想、多練、多干”學用結合的工作方法,認真閱讀《煤礦安全規程》《礦山救護規程》《安全生產法》《礦山事故應急救援戰例及分析》等書籍,學習有關礦山救援的最新戰術戰法,戰例研討等,堅持從實戰中來到實戰中去,理論實踐相結合,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。認真研究各種救護儀器設備的操作應用,先后對自動蘇生器和兩小時氧氣呼吸器腰帶、胸帶進行改進,有效縮短了儀器連接時間,提高了使用效率,提高了呼吸器互換速度,減少了在操作過程中的失誤,被指戰員譽為“改裝專家”。
沖鋒在前,敢于奪旗爭一。2021年7月,他主動請纓,帶隊開展技術競賽封閉式訓練,叫響“彬長有我,有我必勝”的口號,精心籌劃、嚴密組織,認真學習競賽規則,根據每個人的強項和弱點,制定任務清單,采取“三餐”訓練模式,每天清晨5點“早餐”:6公里越野、模擬救災演練、席位操作、醫療急救訓練;“中餐”:爬繩、獨木橋、空中速降、水帶連接、穿越低巷、負重800米;“晚餐”:模擬救災演練、業務理論學習、開展一日學習訓練小結。面對枯燥的儀器操作訓練,他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拆裝,思考摸索快速操作方法和技巧,并傳授給指戰員,使整體儀器操作時間大大縮短,失誤率明顯下降。訓練間隙,他組織隊員開展討論,對理論學習、體能訓練、技術操作、模擬救災過程進行分析,介紹經驗、總結不足、改進落實,各項成績穩步提升。模擬救災訓練,他帶領隊員頭頂烈日、風雨無阻,戰斗服濕了干,干了又濕,汗漬白花花一片,被指戰員戲稱為“鹽湖圖”。通過不懈努力,最終在陜煤集團第七屆礦山救援技術競賽中一舉奪得團體第二名、業務理論第一名、醫療急救第一名、模擬救災第三名,他本人也獲得了優秀指揮員第三名。
實干擔當,奉獻礦山安全。作為戰訓部經理,他立足崗位、盡職盡責,修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28項,制定安全崗位責任制32類,嚴格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考核機制,扎實開展下礦預防性安全檢查。結合礦區災害實際,組織開展各項模式救災演練,提升指戰員實戰能力。在救援中心的指導下,2021年,他組織中隊完成公司調度指令25次,其中配合礦井開展各類事故演習15次;參與礦井反風演習4次;閉墻啟封及瓦斯排放工作4次;解放巷道740米,排放瓦斯量760方,參與事故應救援2次,安全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。組織四個中隊開展綜合應急救援演練3次;專項演練36隊次;開展安全預檢及氣體采樣分析1448次;閉墻巡查135隊次,下發隱患通知書414份,報送隱患1048條,為礦井安全生產和防滅火工作做出積極貢獻。
平戰結合,增強救援能力。“平時多流汗,戰時少流血”。他緊緊圍繞中心“三個素質提升”,堅持練為戰、戰促練、平戰結合,立足實際,面向實戰,科學制定年度、季度、月度訓練計劃,突出階段性訓練重點和目標任務,嚴格落實戰備值班和日常訓練管理制度,大力開展“大練兵”活動,單兵技術操作水平和整體救援能力不斷提升。按照中心要求,制定了《救援中心考核評比細則》,對日常學習訓練進行量化考核并與工資獎金掛鉤,充分激發指戰員學習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組織制定了《救援技能對抗賽活動實施方案》,開展業務理論、綜合體能、儀器操作、一般技術操作、醫療急救等對抗賽4次,進一步規范操作程序,把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落到實處。在年度專職礦山救護隊伍質量標準化達標驗收中,救援中心被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陜西局評定為“特級質量標準化礦山救護大隊”。(救援中心 張臺)
編輯:徐超